這是創業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專訪思達派聯合創始人達叔
2015年11月18日下午,乘蜂巢公開課之前的機會,小編有幸采訪了擁有10年公關經驗的思達派創始合伙人李茂達(達叔)。達叔不僅在公關方面有深入的見解,重點是他還結合自己成功創業的經歷和我們分享了許多“干貨”,相信對每個創業者都很有幫助,好啦,閑話不多,一起品嘗達叔的“干貨”要緊!
1.思達派可以為創業群體提供什么服務或解決哪些問題?
現在在這樣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我們看到創業大潮中其實包含了很多機會。有許多創業公司在產品、技術和融資等方面都可以做得很好,但普遍在公關營銷和推廣方面不太熟悉,如果公司間差別較大的可能是在這方面。去年在我們成立公司之前和許多創業者和投資機構有比較密切的接觸,大家都深有感觸,這一塊已經成為剛需,因此我們希望利用自身在公關領域的經驗和資源,來幫助創業公司解決推廣的問題。
公關營銷,從創業公司自身來說,一是缺人,尋找一個總監或合伙人級別的公關副總裁,很難找,激勵成本和時間成本很高;第二是缺錢,創業公司早期融資有限,資金大多只能用于團隊建設和產品研發上,最后能用來推廣的費用很少;另外如果從外部尋找合適的外包團隊,也不容易找到能夠為創業公司提供服務的專業公司。因此,我們希望可以給創業者提供這方面的服務,我們主要合伙人基本都有10年的媒體及公關行業的經驗,也都有過創業經歷,了解創業公司的需求和痛點。
與傳統公關公司服務不同,思達派和創業公司的合作模式是深度的。我們主要通過服務和資源來入股創業公司,當然只占很少(通常是1%或更低)的股權,這樣做的好處是,自己本身就是公司的一部分,能更加同心協力的做好一件事,達到最高的投入產出比。但這種模式比較重服務數量有限,并且對公司的資金有一定挑戰,我們希望能服務更多的創業者,因此也根據創業公司在不同階段和場景下的不同需求,做了“場景服務包”,滿足大多數的創公司的需求。目前,兩種方式都有,都很受機構和創業者的歡迎。
2.我看到思達派還有自己的網站,上邊分享許多創業“干貨”,對這個你怎么看?
思達派的網站定位于“創業干貨分享”平臺,我們并不想做成一個單純的創業媒體,而是希望創業的經驗和知識能夠沉淀下來,幫助更多要創業的人。我們網站負責人、也是公司的合作人——厲志剛曾在《21世紀經紀報道》、《財經》雜志等媒體從業多年,是非常的資深媒體人,他還是鈦媒體的聯合創始人。
在文章形式上,我們希望一篇文章能夠解決一個問題,去掉各種發揮的內容,保留核心信息和觀點,因為大家平時都很忙,我們希望大家能在最短時間內把握核心的內容,我們把這種文體稱為“干貨體”。我自己有空時也會給網站寫一些文章,分享創業公關方面的心得。
我們現在有許多適合不同層次的創業這的內容和產品,比如“創業攻略”里邊有許多關于創業各方面的知識包括股權設計等,還有初創團隊的報道“startup show”、“startup發布”等,我們這些報道資源是面向所有創業者免費開放。我們接下來希望加強對加強創業公司的報道,增加初創公司的曝光度,這樣既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強,也增加了許多新讀者。
3.我們了解到,思達派剛剛獲得包括米倉資本、景林資本、險峰華興及多位TAB合伙人級資源型投資人的千萬元投資,那么思達派作為一個“創業公司”,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有什么可以為現在的創業團隊借鑒的嗎?
其實思達派剛成立就已經拿到了這些投資意向,只是之前一直沒有公開而已。一方面是投資機構本身很看好創業服務的市場,另一方投資機構越來約重視投后服務,思達派做的事情就屬于投后服務重要一環。
說到困難,我覺得還好,因為思達派核心團隊都有10來年的工作經驗了,而且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做事,團隊成員基本都有過創業經歷,所以不會覺得遇到很大的困哪。并且我們的資源相對充足,對商業模式的認識也比較清晰,就是主要幫助創業公司解決問題。
如果說挑戰的話,主要是在工作中吧,我們要幫助創業公司完成品牌從0到1的過程,每個創業公司所處的階段不同,行業不同,面臨競爭環境不一樣,這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挑戰。
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前景的,對它充滿希望的,你可能就不會覺得那么困難了,許多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當然如果是商業模式上出現問題,你可能會內心會絕望,以至公司走不下去。
4.你覺得創業需要“孵化”或“加速”嗎?你覺得孵化器最重要的特質或競爭力是什么?
創業需要孵化。我們經常會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創業來說也是如此,好的是,一個創業公司如果需要一個場地來開展業務,他可以選擇一個孵化器拎包入駐,不用像以前一樣考慮許多瑣事,現在他可以得到很多幫助。不好的是,現在大家起點都很高,這就對創業者自身的專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之前你可以有更多時間把基礎做穩固,但是現在,如果你三到六個月沒有起來,就會有來自市場或者投資方的壓力,你可能錯過市場的時機,可能拿不到后續投資,因此就會被打敗。
現在越來越多的孵化器很重視服務,因為服務已成為了核心競爭力,我感覺其實孵化器還可以提供更多的東西。因為許多發展得比較好的創業公司背后其實還會遇到各種問題,包括商業能力、面對媒體的能力等,相信在這些方面現在的許多孵化器還有發展空間??傮w來說,現在中國的創業氛圍那么好,各地的孵化器在背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這樣對創業公司也是挑戰,那就是創業公司要把專業做的更好,不然很可能就被這個市場淘汰。
5.剛才你提到服務是孵化器最重要的特質,那么你認為孵化器可以為創業者提供哪些服務?
許多孵化器在對外的宣傳重點放在場地面積、工作環境等這些外在因素上。但是孵化器一般都會具備這些的基礎服務。當然有許多孵化器也在做培訓,但是每個公司提供的培訓程度不一樣。我覺得,孵化器如果能為創業公司對接到好的資源,比如資本、合作資源、媒體資源、人脈資源等,然后通過自身規模和生態幫助創業者之間達到更好的合作,這些才是更高級的服務。并且孵化器如果能在一些關鍵節上,比如融資、資源、變現等方面能提供幫助會對創業企業更有吸引力。
6.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比如馬云、劉強東等企業家,他們多靠個人魅力來帶動企業品牌公關,你怎么看待這種公關方式?
我覺得有些東西發生了,但是并不具有普遍性,它其實是在一定特定環境中產生的,離開這種環境可能就行不通,馬云、劉強東等企業家都跟他們當時創業所處的時代背景、媒體環境有關。
用創業者個人魅力來帶動公司品牌,是一把雙刃劍。有利的地方,人物的經歷、故事、個性、觀點等相對容易引起共鳴,引發關注,從而提高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個人魅力和公司捆綁過于緊密的話,也會給公司品牌帶來一定不利因素或隱患?,F在是一個“眾媒時代”,人人都是媒體,領導人在私底下的言論,或者某些比較任性、或者不恰當的言行都可能會給品牌帶來較大的危機。很多成熟品牌尤其是上市公司,對領導人的言論都有一定的管理制度,也是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7.對做自媒體或運營企業公眾號有哪些好的建議?
自媒體或公眾號做的好,核心還是內容。做1-2篇好的內容不難,但要持續的生產和輸出優質內容,是最難的,幾乎不可能。媒體聚集了那么多生產內容的人,持續生產優質難容尚且有挑戰,自媒體或企業就幾個人來做內容,挑戰是很大的。但是你可以在某段時間,比如必須保證每個月有一兩個好質量的作品輸出,也是持續產生吸引力的方式之一。
從運營層面看,比較有效的辦法,比如結合熱點生產的內容,容易獲得關注。但追熱點追的太多,也容易失去自我,因此要有一定的選擇。其次通過品牌合作的方式,相互帶動,效果也不錯。不過總的來說,運營公眾號最好的紅利期已經過去,因為現在用戶對廣告識別力很高,選擇也太多。但是可以采用一些創新的手法,以創新的話題引出廣告這種方式,并且這種方式也有一些很好的例子。
不多對于企業公眾號來說,你需要知道你的用戶都是那些人,有人來關注或者取關了,本身也是一個用戶不斷篩選和沉淀的過程。